《中國品牌檔案》是一檔實景拍攝的大型品牌企業紀錄類節目。該節目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代背景下,在國家檔案局《中國檔案報》和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的指導下特別推出,由北京金鏡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老故事頻道聯合攝制。節目致力于記錄品牌發展、保存品牌歷史、傳遞品牌經驗,以講述人講述和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品牌發展的重大人物、事件、影像和文獻。力求還原品牌發展軌跡,記錄品牌成長印記,累積品牌發展經驗,重塑自主品牌形象,提振民族文化自信,指引中國品牌正向發展。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始創于1989年。自成立以來,公司秉持著“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的愿景,打造了業內知名的“三一”品牌,成為全球領先的裝備制造企業。同時也是中國智能制造首批試點示范企業。三一集團核心企業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是中國股權分置改革首家成功并實現全流通的企業,并于2011年7月入圍FT全球市值500強,成為唯一上榜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
2011年3月,因地震受損的日本福島核反應堆,冷卻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導致核反應堆溫度上升,如果不能遏制這個勢頭,一旦爆炸將產生災難性的后果!經過分析,日本急需臂長超過60米可遙控的大型泵送設備,通過持續注水來冷卻核反應堆。然而日本的同行企業無法生產滿足需求的長臂架泵車,只能通過外交渠道向中國的三一和德國的普斯邁斯特求援。
工業強國日本求救于中國制造,這還是第一次,三一緊急捐贈了一臺62米的泵車,連夜發往日本,出廠前緊急改裝增加了遠距離(2公里)遙控裝置和視頻監控系統。并對日本電力公司參與救援的兩名員工進行了培訓。由于設備智能化程度很好,操控性很高,兩名員工很快就能與三一泵車默契配合了。操作手可以通過遙控,遠程操作泵車進行注水作業,確保了人身安全。除此之外,三一泵車是現場唯一裝有攝像頭和輻射傳感器的設備,經常伸展臂架進行現場探測,成為守望福島核電站的“千里眼”。日本救援人員和日本媒體、民眾親切稱呼這臺泵車為“大長頸鹿”。
之后,4月1日,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致函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代表日本政府對三一的援助表示感謝。第二年丹羽宇一郎到訪三一重工時再次表達感激之情,說“三一重工的支援鼓舞了日本國民”。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參與救援的僅有2臺泵車,一臺是三一62米泵車,另一臺是德國大象泵車,其制造商德國普茨邁斯特一年后成為了三一大家庭的一員。
三一的大愛舉動大幅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也讓許多日本對中國制造、中國技術有了重新認識。之后,三一的其他設備開始進入制度嚴苛的日本市場。在此之前,德國、韓國品牌試圖進入日本,都遭遇失敗。
現年58歲的雷東風,入職三一重工已經21年,在加入這個享譽全球的民營企業之前,他已經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鏜工。
1997年,雷東風剛來三一時,遍地是荒山野嶺,就兩棟廠房,四五百人,設備大概就是兩臺鏜床、三臺銑床、四臺車床。1999年,企業啟動長臂泵車項目,但根本沒有像國外一樣能做長臂泵車長度的設備,雷東風和同事們找來一個拖車,上面架起千斤頂,然后開動它和設備同步,硬是“霸蠻”將長臂泵車做出來了。
只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三一重工就從長沙經開區一家普通的制造企業發展成了全世界最受矚目的企業,雷東風也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他參與并指導了從第一臺37m泵車,到最高的86m泵車等所有產品的機加技術攻關,為打造“世界泵王”做出了卓越貢獻。
俗話說“鏜工一把刀”,深孔加工中的“刀具刃磨”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
如最常用的“半精鏜”,作業前,雷東風會仔細“打好底”,確保刀體表面沒有一絲波紋起伏;刀具入鏜時與軸線平行,并與內鏜壁間“拿捏”好“一根頭發絲”的距離。此外,再根據情況“用多少油、調整切削角度”等。這既需要經驗、手法不斷積累,也需要足夠的耐心,才能掌握其中訣竅。
“外面的無論哪個高級鏜工師傅,沒有三五年完全吃不透”。多年的實踐經驗,也讓雷東風練就了一套獨特的本領。他聽機床發出的聲音和硫化油流動的聲音,就能判斷刀在行走時的狀態,以及機床運轉是否正常;看鐵屑的形狀和電流表的讀數,大致判斷出直線度和光潔度,以及刀桿每分鐘行走的距離和尺寸精度等。目前,整個鏜工車間共50多種刀具,20多種鏜床,雷東風對每一種的性能都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雷東風自豪地說,只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三一重工就從一家普通的制造企業發展成了全世界最受矚目的企業,而他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現在,三一重工早就邁入了向智能制造轉型的行列,現在的工序也只需按下按鈕便可在生產線上輕易完成。雷東風也從一個普通的一線技師成為了一名國家技術考評員,先后完成1800多人的鏜工技能等級認證考評,為企業、為行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技師。此外,雷東風還經常受邀到昆山挖機公司、邵陽攪拌車公司、婁底油缸公司、益陽管件公司等單位傳授經驗,聽課受益者不下萬人。